好书推荐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读书笔记

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

2020-03-10 22:42:16好书推荐编辑:给多点在乎

《蒿庵闲话》有乾隆四十年(1775)刻本;嘉庆重刻本;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(1889)刻本。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,希望你们能够喜欢0Ut好书推荐

《蒿庵闲话》

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,二册,张尔歧撰。张尔歧(1612—1678),字稷若,号蒿庵,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。自幼聪颖好学,熟读经史,兼及诸子百家。以诸生入清,不求闻达。所居败屋不修,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,愉愉如也。妻朱婉婉执妇道,劝尔岐勿出,以教授乡里以终。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,编纂有《仪礼郑注句读》,又为监本(官定本)《礼记》石经《礼记》勘正脱误共300余处。晚年精研“三礼”,在济南讲授《仪礼》时,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,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,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,谈论欢洽,遂订交为友。后来,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:“独精‘三礼’,卓然经师,吾不如张稷若。”《清史稿·儒林》中有传0Ut好书推荐

《蒿庵闲话》是张尔岐入清“废举子业”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。书稿成于康熙九年(1670),为笔录读书所得,也有议论考据之作。卷末蒋因培的《附记》中有云:“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,故命为闲话,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、看闲书、管闲事为当戒,先生邃于经学,达于世务,凡所礼记皆多精义,固非闲话之比。”其中考辨“三礼”,解释名物,多有可取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十四“丧礼主人不得升堂”条即引述《蒿庵闲话》说法。诗文部分举韩愈《送文畅序》、《送高闲序》和《送文畅北游》诗为例批评韩愈“不类儒者”:“韩文公《送文畅序》有儒名墨行、墨名儒行之语,盖以学佛者为墨,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。今观其学,止是摄炼精神,使之不灭,方将弃伦常割恩爱,以求证悟,而谓之兼爱可乎。又其《送文畅北游》诗,大以富贵相夸诱,至云酒场舞闺姝,猎骑围边月,与世俗惑溺人何异。《送高闲序》为蓄有道一段,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,情炎于中、利欲斗进,为胜于一死生,皆不类儒者。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,不然必心轻之矣”。0Ut好书推荐

今有:《蒿庵闲话》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;《蒿庵闲话》齐鲁书社1991年版;《蒿庵闲话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。0Ut好书推荐

《潜邱札记》

清代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,六卷,阎若璩撰。阎若璩(1638—1704),字百诗,号潜丘,山西太原人,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。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。祖父阎世科是明万历三十二年(1620xx年)进士,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,著有《敬刑录》、《计辽始末》诸书。父亲阎修龄,字再彭,号饮牛叟,明末贡生,以词章名,著有《眷西堂诗文》、《红鸥亭祠》行世。阎若璩数次乡试俱名落孙山。康熙十七年(1678),诏征博学鸿儒科,阎若璩应荐赴试,落策后仍寓居京师。内阁大学士徐乾学叹服他的学问,特意将其邀至家中,待为上宾,徐乾学奉敕修纂《清一统志》,阎若璩应邀参加。协助徐乾学完成《资治通鉴后编》184卷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和四十二年(1703)。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时,他先后两次进献颂诗,渴望得到召见,但未能如愿。后来,皇四子亲王胤禛(即以后的雍正皇帝)因久闻其名,请至府邸,尊为上宾,“呼先生而不名”,“执手赐坐,日索观所著书,每进一篇,未尝不称善”。不久,阎若璩病情加重,胤禛延请御医为他医治。六月八日(7月9日),阎若璩因医治无效卒于京师。胤禛遣官经纪其丧事,并亲撰挽诗及祭文,称他“读书等身,一字无假;积轴盈箱,日程月课;孔思周情,皆大言深”。0Ut好书推荐

阎若璩是清代汉学奠基者,在清初的学术史上,阎若璩上承顾炎武、黄宗羲,下启惠栋、戴震。作为清代汉学(或考据学)的直接先驱,阎若璩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其最重要的成就是《尚书古文疏证》,他潜心研究《古文尚书》三十余年,撰成《尚书古文疏证》八卷,引经据典,确定《古文尚书》为东晋梅赜所伪著。黄宗羲、纪昀、钱大昕、梁启超、胡适等学者皆以为“伪古文《尚书》”的“定案”实归功于若璩。他的学术反对派汪中亦将阎氏列为“国朝六儒”(顾炎武、胡渭、梅文鼎、阎若璩、惠栋、戴震)之一。梁启超说阎若璩“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赞他:“引经据古,一一陈其矛盾之故,古文之伪乃大明”,“反复厘剔之,祛千古之大疑,考证之学,则固未之或先矣”。除《尚书古文疏证》外,阎氏另著有《四书释地》、《四书释地续》、《四书释地又续》、《四书释地余论》、《潜丘札记》、《重校困学纪闻》、《朱子尚书古文疑》、《孟子生卒年月考》、《眷西堂古文百篇》等。0Ut好书推荐

《潜邱札记》是作者早年读书笔记的汇编,初末成书,由后人搜辑整理成编。首二卷杂记读书时考论,多案而未断,卷三为地理余论,因为对于《禹贡》山川及《四书》中地名的考证已详见于若璩所撰《古文尚书疏证》及《四书释地》中,此拾其遗,故曰《余论》。卷四上为杂录序跋、杂文,下为《丧服翼注》、《补正日知录》。卷五为据若璩手迹陆续编成,皆若璩与人答论经史书录之作。卷六为诗赋。此书对于经学、史学、地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均有考证。其中如援据《礼》经论列丧、祭礼仪以及考证方舆等沿讹袭谬之说尤为详备。又为《补正日知录》五十余则,顾炎武《日知录》为开清代考据学风的大作,若璩首为补正,以订其讹,又开后世研究《日知录》之先声,对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谓“若璩记诵之博,考核之精,国初实罕其伦匹。虽以顾炎武学有本原,《日知录》一书亦颇经其驳正,则其它可勿论也”。0Ut好书推荐

《潜邱札记》传本有二,一为乾隆十年(1745)阎若璩之孙阎学林眷西堂刊本;一为乾隆五十七年吴玉捂删定的潜德堂刊本《别本潜邱札记》。通行本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皇清经解》本。0Ut好书推荐

今有:《潜邱札记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;《潜邱札记》上海古籍出版社,四库笔记小说丛书,1992年版;0Ut好书推荐

《池北偶谈》

清代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,二十六卷,王士祯撰。王士祯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(二)诗文别集《带经堂集》。著有笔记多部,有《池北偶谈》、《居易录》、《香祖笔记》、《古夫于亭杂录》等,其中以《池北偶谈》最为著名。0Ut好书推荐

《池北偶谈》又名《石帆亭纪谈》,据王士祯自序称,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,圃中有地,地北有屋数椽,有书数千卷度置其中,因而取白居易《池北书库》之意,将本书取名《池北偶谈》。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,王士祯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谈,或议论文章的流别,或解晰经史的疑义,以至国家典故、历代沿革、名臣硕儒的言行、神怪传说等等,由儿辈记录整理,并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,编次而成,所以又名《石帆亭纪谈》。0Ut好书推荐

《池北偶谈》是清代著名笔记之一,以谈文艺、掌故为主,偶及考辨,间杂大量神怪故事,带有较浓的小说色彩,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。全书共二十六卷,近一千三百条,分成四目:一,谈故: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、衣冠胜事等;二,谈献,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、畸人、烈女等事;三,谈艺,评论诗文,采撷佳句;四,谈异,记叙神怪传闻故事。在全书的四目中,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。如“谈故”中“翰林卿寺属”条,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舘增设满洲主事、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;“八旗开科”、“台湾开科”、“满洲乡试”等条,记顺治、康熙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;“巡方”条可藉以了解清初任命巡按的制度;“殉葬”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,可以和《清通礼》、《清通典》等典籍参证补充。“谈献”中的记傅山父子故事和明崇祯时五十个宰相的姓名,足资参考;一些条目,虽系传闻,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,如“史阁部”条,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驴自诣清军军营,不屈被杀等,可广异闻。“谈艺”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,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,阐述个人主张。所以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“谈艺九卷,皆论诗文,领异标新,实所独擅”。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,如“粤诗”条,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、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。“粤风续九”记康熙时吴淇所辑粤中民歌,为南朝乐府《子夜歌》一类作品;又《石鼓诗“条,谓韩愈《石鼓歌》比杜甫《李潮八分小篆歌》好,”坡诗“条说苏轼《送苏伯固》五言诗像《生查子》词,评论皆均中肯。但书中一些常识却发生错误,如“表语本乐天诗”条将刘禹锡的名句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误为白居易诗;将苏轼诗“我与何曾同一饱,不知何苦食鸡豚“误为李西崖诗。0Ut好书推荐

《池北偶谈》通行本有《清代笔记丛刊》本,《笔记小说大观》本。0Ut好书推荐

单行本有:《池北偶谈》勒斯仁點校,中華書局1998年版;《池北偶谈》齐鲁书社20xx年版;《池北偶谈》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;《池北偶谈》上海古籍出版社,四库笔记小说丛书,1993年版。0Ut好书推荐

《坚瓠集》

清代著名笔记之一,十集四十卷,另有续集、广集、补集、秘集、余集,共十五集六十六卷。褚人获撰。褚人获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(五)通俗小说集《隋唐演义》。《坚瓠集》于古今典章制度、人物事迹、诗词艺术、社会琐闻、诙谐、戏谑无所不记,尤以明清轶事为多,如四集卷四“唐六如”记唐伯虎佣书获配秋香事;首集卷一记吴门重视冬至节,互赠礼物,谓之“肥冬瘦年”;四集卷四“市名”、“石敢当”记各地市井交易的不同名称:南方称“牙行”,北方称“集”,岭南称“墟”,南昌称“亥”。记人家门口立石刻字曰“石敢当”的由来。等,都可供研究民俗者参考。三集卷一“土产”记云南大理府出石屏,河南出麻菰、线香,做官取为礼品,因而使百姓遭殃。《坚瓠集》材料中以这一类最为可取。书中论诗词、文艺,则并无多少高明见解;讲掌故、考证的,又大都因袭前人笔记的内容。至于书中夹杂许多琐屑无聊之事,采辑较广但博而不精,这则是明人笔记的通病。0Ut好书推荐

《坚瓠集》通行本有《清代笔记丛刊》本,《笔记小说大观》本。0Ut好书推荐

今有:《坚瓠集》浙江人民出版社1020xx年版;《坚瓠集》上海古籍出版社,清代笔记大观20xx年版;0Ut好书推荐

《阅世篇》

清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,10卷。叶梦珠撰。叶梦珠,松江府(今上海松江县)人,生卒不详。《阅世篇》中记有明崇祯七年(1634年)金伯固设塾于上海城南,叶梦珠前往就读,叶时年十四岁(《金伯固先生》),可考知叶梦珠当生于明天启元年(1620xx年)。另外叶梦珠所著《续编绥寇纪略》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自序,而此书中亦有康熙三十几年的纪事,表明作者康熙中叶尚在世,因此可以推知叶梦珠活到十七世纪九十年代,享年七十多岁。0Ut好书推荐

《阅世编》共10卷,共分天象、历法、水利、灾祥、田产、学校、礼乐、科举、建设、士风、宦绩、名节、门祚、赋税、徭役、食货、种植、钱法、冠服、内装、文章、交际、宴会、师长、及门、释道、居第、纪闻等二十八门。它主要涉及到明清之际以松江为中心的这一地区的自然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风俗、人事各方面情况,记述颇称详备。它的体制虽为备纂辑府志时的采择,而于治史者尤资参考。这部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资料。其中田产、赋税、食货、徭役各门,对当时的社会经济、人民负担及民生状况等都有细致的记载。如卷二田产》门及卷七《食货》门记土地及米、布、柴、盐、烟、茶、糖、肉、纸张、药材、干鲜果品、眼镜、刺绣等生活必需品和手工艺品的价格都有详备的记录,并比较了各年价格的升降,来反映顺、康时期土地与民生的变化状况,实为它书所不及。又如卷六《赋税》门论松江赋税之重也很扼要明确。其中对明末清初烟草在上海的情况描写得颇为详细:0Ut好书推荐

烟叶,其初亦出闽中。予幼闻诸先大父云:‘福建有烟,吸之可以醉人,号曰干酒’,然而此地绝无也。崇祯之季,邑城有彭姓者,不知其从何所得种,种之于本地,采其叶,阴干之,遂有工其事者,细切为丝,为远客贩去,土人犹未敢尝也。后奉上台颁示严禁,谓流寇食之,民间不许种植,商贾不得贩卖,违者与通番等罪。彭遂为首告,几致不测,种烟遂绝。顺治初,军中莫不用烟,一时贩者辐辏,种者复广,获利亦倍,初价每斤一两二三钱,其后已渐减。今价每斤不过一钱二三分,或仅钱许,此地种者鲜矣。0Ut好书推荐

这段文字,记载了上海烟草传入、烟丝制作、贩卖以及禁烟的情况,为经济史一段很有价值的资料。又如清初满洲妇女的发式以及汉人对其的仿效,可作为民俗学的资料:“顺治初,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,中分向后,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,而架饰其上,京师效之,外省则未也。”0Ut好书推荐

《阅世编》存有《上海掌故丛书》本。今有:《阅世篇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。0Ut好书推荐

好书推荐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

评价